【大證研究】供應鏈視角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
一、供應鏈及企業信用管理概述
(一)供應鏈
LinFR(1998)等從組織形態研究認為供應鏈(Supply Chain)是一個企業組成的網絡系統,包括有供應商、制造商和銷售商,是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的組合。
(二)企業信用管理
傳統的企業信用管理,是指企業為了從其它市場實體獲得信用,或向其它市場實體提供信用,而采取的許多管理活動。這些活動涵蓋以下內容:制定企業信用管理政策和戰略、協調企業內各部門的信用管理活動、對各類客戶進行信用評估、開展客戶信用管理、加強應收賬款管理等。而在現今國家大力推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各行各業紛紛開展分級分類監管的大背景下,企業社會信用已被眾多行業主管部門作為企業分級分類監管、開展聯合獎懲的重要依據。因此,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改善社會形象、維護自身信用信息、保持企業良好的社會信用也成為了新環境下企業信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供應鏈企業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供應鏈企業信用管理的作用在于通過有效的信用部門建設、信用制度建設、信用檔案建設,開展合作伙伴信用評價、信用信息管理及修復、授信管理、信用支持等工作,減少失信行為,規避信用風險,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避免供應鏈企業因失信而造成損失,打造一條穩定的信用鏈,保證供應鏈的高效運作,提升供應鏈整體競爭力,實現多方共贏。
(四)供應鏈視角下企業信用管理的特殊性
在供應鏈視角下,企業信用管理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三大方面。一是所處高度不同,供應鏈視角下企業信用管理是從整條產業鏈出發,站在一個戰略的高度,根據資金的流向進行人、財、物的整合,實現供應鏈的資金運行平穩,規避信用風險。二是關注的重點不同,供應鏈視角下企業信用管理更側重于從整體上對供應鏈企業信用進行管理,供應鏈企業如何相互融資,相互提供信用支持,以及供應鏈整體對外部的信用管理。第三,管理的目標不同。一般企業信用管理是針對單個企業的,管理自身信用,使企業效益最大化。而供應鏈企業信用管理是針對供應鏈企業的,管理的目標是使供應鏈整體效益達到最大化。
(五)供應鏈視角下企業信用管理的內容
供應鏈視角下的企業信用管理主要分為內部信用管理和外部信用管理兩大方面,企業內部信用管理主要關注企業自身在機構設置、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社會責任和社會形象(也就是企業的信用信息)管理等;企業的外部信用管理主要關注企業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信用評價、以信用評價結果為依據進行的授信額度管理以及供應鏈中企業的相互信用支持。
二、供應鏈視角下的企業內部信用管理
(一)企業信用管理部門的設置
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尚未設置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企業社會責任和社會形象(也就是企業的信用信息)管理不被重視,而授信管理則大多采取兩種方式,這兩種方式都存在重大缺陷。第一種是由銷售部門負責授信管理工作,這一方式由于缺乏必要的監督和控制機制,使得銷售人員由于業績原因容易犯冒進的錯誤,是企業產生大量壞賬的根源。第二種是將授信管理工作放在財務部門,這種方式又太過于保守,且缺乏具備信用管理專業知識的工作人員,容易使企業出現銷售下滑、利潤減少的現象。
在企業信用信息日益重要的大背景下,想要解決供應鏈中企業的授信管理困境,消除各部門間由于目標和利益不同而造成的對客戶風險預測的不良影響,就必須要設立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在對供應鏈上下游客戶的資信管理和風險防范方面,實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信用管理,并設立專人專職負責企業自身信用信息管理和修復工作。
(二)企業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
信用管理制度是指企業信用管理工作和有關活動的根本依據和綱領性文件,描述企業經營所處的狀態和目標,確定企業信用管理部門的使命,包括企業信用管理部門的工作目標、信用管理部門的建立、信用銷售政策、授信授權、協調有關部門的權力、收賬政策、信用信息管理及修復流程、評價信用管理部門的工作標準等內容。
信用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之一,而信用管理制度是企業信用管理工作的核心。企業的信用管理制度是為企業的信用決策提供依據所制定的一整套信用策略,是企業實施信用風險管理的基本準則。目前在以買方市場為主導的市場競爭環境中,賒銷已經成為企業搶占市場、獲得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因此,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信用管理制度并加以執行,有利于防范供應鏈合作伙伴的信用風險,保證應收賬款的流動性,這對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三)企業自身信用信息管理和修復
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向縱深方向發展,企業社會信用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是眾多行政單位、行業主管部門開展分級分類監管、評優評先、聯合獎懲的重要依據,也是企業招標投標、企業融資中的重要參考。其中,公共信用信息是衡量企業社會信用程度的重要指標。
公共信用信息是指行政機關、司法機關、公共企事業單位等公共信用信息提供單位,在履行職責、提供服務過程中產生的社會信用信息。
對于企業自身來說,公共信用信息包括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被執行人、司法訴訟、失信被執行人、限制高消費、公共事業費用拖欠等信息。但現階段有很多企業由于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企業信用管理缺乏了解,疏于對自身信用信息的管理,出現非主觀性失信,事后又未及時進行信用修復,最終在招標投標、企業融資、評優評先上受到各種限制。
故而,對于供應鏈上的企業來說,需要設立信用管理部門,及時學習國省市及行業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精神,落實專人專職負責企業自身信用信息管理和修復工作,防止因信用問題在招標投標、企業融資、評優評先上受到各種限制,影響企業正常經營活動,從而增加整條供應鏈的穩定性風險。
對于中小微企業,若自建信用管理部門、落實專人專職負責信用信息管理和修復工作的成本負擔過重,也可考慮聘請專業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為企業進行全方位信用管理服務。
三、供應鏈視角下的企業外部信用管理
(一)供應鏈上下游客戶的信用檔案和評價
客戶信用檔案一般是指由客戶概況、歷史背景、組織管理、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分析、實地考察、信用記錄、供應鏈所處位置分析等組成的電子化的客戶資料的集合,是供應鏈上下游客戶的信用檔案和評價的載體,也是上下游客戶授信管理的依托。
為了面對日益復雜的經濟和市場環境的挑戰,很多企業與供應商、零售商等供應鏈上下游的客戶構建了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形成供應鏈來獲取更大的優勢,提高競爭力。
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企業所建立的供應鏈帶來的優勢并未不優于傳統的單個企業形式。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企業缺乏對供應鏈中的不確定性、風險的深刻認識,沒有正確選擇合作伙伴,沒有在選擇合作伙伴時對信用進行評價。因此選擇合作伙伴,就要對合作伙伴進行信用評價,合作伙伴選擇的信用評價的好壞對于供應鏈企業信用管理是至關重要的,進而對于提高企業和供應鏈的競爭力都是尤為重要的。
企業對供應鏈上下游客戶進行評價需要建立信用評價體系,評價的要素一般包括目標企業的企業素質、經營環境、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發展前景、公共信用狀況等方面,評價模型可選擇Z計分模型、巴薩利模型、A值模型等。若企業自身缺少相關專業人員,也可聘請專業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為企業建立評價體系或開展信用評價。
(二)供應鏈上下游客戶的授信管理
供應鏈企業授信管理是指供應鏈企業針對已經授予供應鏈上下游客戶信用而進行一系列管理的行為。目的是通過授信管理與措施,減少受信者發生的失信行為,避免因此遭受損失。
供應鏈企業信用其實質是供應鏈企業的資金支出,是一項為了擴大銷售和增加利潤的投資,供應鏈企業授信管理需要在這項投資所帶來的盈利與成本間做出權衡。
授信管理包括:信用期間、信用標準和現金折扣政策三方面。
1.信用期間
信用期間或是延期支付的期限是出售方允許購買方從購貨到付款的期限,或者說是出售方給定購買方付款時間。
2.信用標準
信用標準,是指要獲得授信企業所必備的條件。以企業信用評價等級及信用檔案中實時更新的信用狀況為依托,設定一定信用標準,如果客戶企業達不到,就不能或僅能享受較低的授信。
3.現金折扣政策
它是供應方為了誘導買方提前支付貨款而在商品價格的優惠,從而縮短供應方貨款收回的期限。供應鏈企業應綜合考量折扣的收益與成本,權衡利弊來作出選擇。
(三)供應鏈上企業信用支持
為了提升供應鏈整體外部信用形象,改善整體信用狀況,使整體效益達到最大化,供應鏈上各企業間應相互提供信用支持。供應鏈上企業間提供相互信用支持的方式一般有兩種
1.由供應鏈中核心大型企業為小微企業提供擔保
核心企業基于對客戶開展的信用評價和信用檔案中的多年合作記錄,對供應鏈上的小微企業供應商、客戶信用狀況較外界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對于信用狀況良好的供應商、客戶可提供一定擔保,幫助供應鏈上小微企業做大做強,實現共贏。
2.供應鏈上企業相互信用認證
從供應鏈整體角度來看,合作伙伴保持良好經營狀況對企業的現金流、生產穩定性等方面均有一定正面影響,所以企業應該主動為信用狀況良好的合作伙伴提供信用認證,幫助合作伙伴建立良好外部信用形象,在招標投標、企業融資、評優評先等方面取得優勢。
四、結束語
供應鏈企業的信用管理是建立在一般企業信用管理的基礎之上的,企業除了強調自身內部的信用管理,如建立信用管理部門、信用制度,開展信用信息管理及修復等,還要從供應鏈合作伙伴的信用檔案、信用評價、授信管理入手加強外部信用管理,規避不必要的信用風險,并且供應鏈上企業間應互相提供信用支持,提升供應鏈整體競爭力。
總而言之,對于供應鏈中的企業來說,可以通過積極開展內外部信用管理工作,從而實現風險預警,規避信用風險,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保證供應鏈的高效運作,提升供應鏈整體競爭力,實現多方共贏。
作者:張弛(四川省大證信用評估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研究員、中級分析師)
2021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