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證研究】開啟信用經濟新時代 ——從廣義、狹義角度看信用經濟發展
一、信用經濟概述
2020年11月25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市場經濟首先是信用經濟,信用經濟必須是法治經濟”“要通過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誠信建設、營造公平誠信的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
現代市場經濟就是信用經濟。市場經濟是從社會資源配置與利用方式的角度來描述現代經濟的特征的。而信用經濟是信用資本全面參與資源配置的經濟運行狀態。其本質是信用可以發揮實質性的價值替代的作用,信用可以轉變為真正的商品的價值。
1.定義
信用經濟的內涵是信用資本參與資源配置,即由掌握資源的市場主體自主、自發按人們的信用資本大小以及實物資本多少進行自由配置。在信用經濟下,影響資源配置的主要因素不僅包括供求關系、價格、質量、售后服務,還包括信用意愿與能力。在信用經濟的很多場景中,以信用意愿與能力綜合的信用資本是影響資源配置的主要因素。
從生產關系來看,信用經濟將信用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參與市場分配,強調信用在經濟分配中的重要性。在經濟發展階段中,初期通過商品交換、消費、分配等方式建立現代經濟秩序;進入信息社會以后,信用在社會產品的價值計量、定價方式、交換模式、分配規則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水平及經濟質量發展,未來勞動者、消費者、廠商等的主體特征更有可能被強調,其信用特征或能在經濟活動中形成實在的信用資本,進而為財富創造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豐富經濟形態。
2.狹義信用經濟
狹義信用的定義產生于工業社會條件下,以資本為核心,一般指市場主體的資本借貸償還行為。
信用經濟從狹義角度來看,狹義金融領域中的信用是一種資本,信用與貨幣具有同等性質的作用,貨幣本身也屬于信用。
3.廣義信用經濟
按照標的物劃分,廣義信用包括產品信用、抵押信用、擔保信用、證券信用、債券信用等。
信用經濟產品與傳統評級產品(比如信用報告)有本質區別。像第三方支付、共享經濟、平臺企業、大數據公司等所提供的都是信用產品,信用產品目前在互聯網經濟中“衣、食、住、行”方面均有深入應用。
二、信用經濟政策概述
政策指導層面:我國信用經濟發展屬于發展階段,為深化經濟改革,激發信用經濟紅利,有關部門出臺了多項相關政策,其中,2021年9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明確了在市場監管、稅收監管、貿易監管、投融資體制、綠色發展方面發展信用經濟,推動市場化改革。文件為我國信用經濟發展指明方向,為深化信用經濟場景提供指導綱要,為信用經濟發展提出指導性意見,有助于未來我國信用紅利釋放。
實踐層面:一方面,我國深圳市、濟南市近年先后創建了“信用經濟示范區”,為信用經濟發展提供了先進的借鑒經驗;另一方面,文旅領域率先開展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工作,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于2021年8月31日發布《關于開展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確,在未來為期一年的文化和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試點工作中,不斷拓展信用在文化和旅游市場中的應用場景。
三、我國信用經濟的發展及條件
信用經濟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所產生的一種經濟現象,是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其形成條件為:生產要素商品化、經濟關系市場化、產權關系獨立化、生產經營自主化、經濟行為規范化,我國信用經濟目前屬于發展階段。
中國當前經濟由計劃經濟改革演變而來,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經濟資源由政府通過行政命令在所屬單位進行配置,信用只作為資源配置的一種輔助性手段,同時企業之間的商業信用被嚴格禁止。而改革開放以來,信用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逐漸凸顯,隨著我國社會主義信用體系建設,信用在資源配置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
我國目前處于消費升級和各種模式的消費信貸急速擴張的階段,其主要特征為資源配置,主要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來實現,市場機制的核心內容是商品交換,而商品交換的基本原則是建立在信用基礎上的等價交換,發展信用經濟能夠進一步深化改革,優化資源配置,完善社會主義信用體系建設。
西方國家的信用體系建設大多偏向于狹義信用經濟方面,以美國、加拿大為例,其信用體系為市場主導型模式,大多應用于金融領域,如債券評級、企業信用管理等方面。
不同于西方國家為經濟交易服務的信用體系建設,國內的信用體系建設有濃厚的中國特色。中國的信用體系建設更多希冀表達人與人之間的信用關系和社交圈中的信用行為,包括社會氛圍、企業行為及政務信用方面。而信用經濟能夠通過在主體內部間強化信用關系以此推動社會主義信用體系建設。
四、我國發展信用經濟的必要性
1.狹義信用經濟方面:擴張信用交易規模,整合供應鏈資源。
供應鏈金融是指商業銀行或類金融機構根據其產業特點,圍繞供應鏈上核心企業,基于交易過程向其上下游相關企業提供的綜合金融服務。其本質上是一種創新的融資模式。
這種創新模式能夠在提高供應鏈中單個企業的融資能力的同時,協調整合供應鏈整體競爭能力,為各方提質增效發展提供支撐。一方面,能夠將資金有效注入處于相對弱勢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和供應鏈失衡的問題;另一方面,將銀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業的購銷行為,能夠增強商業信用,促進中小企業與核心企業建立長期戰略協同關系,提升供應鏈的競爭能力。
供應鏈金融產品按照主導方可以分為應收類、預付類、存貨類、信用類。前兩類以核心企業為主導方,主要對上下游企業進行評估并進行資信管理;存貨類主導方多為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對質押物進行驗收、價值評估和監管;信用類主導方為電商、ERP、第三方服務平臺,依據長期的真實交易數據跟蹤或大數據征信的方式進行管理。
未來,供應鏈金融數據變現能力、新技術應用及風控管理將進一步發展。一是供應鏈金融數據變現的價值將進一步增大,通過對實時交易數據進行監測,建立完整的數據模式,提高信用評價及完善借貸數據;二是會更多依賴于新技術的產生的應用,能夠通過與核心企業或者平臺合作,搭建一條“聯盟鏈”,以供核心企業實時明確區塊鏈各個節點的數據,在時效性上作出突破;三是對風險控制及管理的投入會進一步提高,加入保險等風控措施,能夠為各方提供進一步的保障,維護各方利益,抵御各類可預測、不可預測的風險。
2.廣義信用經濟方面:現代信用服務多元化發展,創新信用場景。
我國信用經濟服務模式大致分為租賃服務類、交易服務類、融資服務類三類。具體從服務方式角度可以分為以下四種:
圖一:信用經濟服務模式
信用借貸方面,一是小微企業借貸,通過為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無抵押貸款,降低其融資成本,增加社會就業崗位,推動國民經濟發展,以此助力經濟發展;二是消費金融服務,各消費平臺推出“螞蟻花唄”、“度小滿”等產品,為消費者發放貸款,刺激平臺生態內信貸消費。
信用租借方面,近年共享經濟以其為依托,快速發展,諸如,“青桔單車”、“怪獸充電寶”等共享經濟模式依托于信用積分,從衣、食、住、行方面滲透消費者日常工作、生活中,為市場主體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資源使用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
先享后付方面,“信易游”等產品為消費者在旅游消費領域,包括租車免押金,“先游后付”、減免押金等便捷消費服務在文旅方面推進信用經濟落地,促進當地消費發展。
信用認證方面,“閑魚”作為近年信用回收代表產品之一,2021年用戶數超過3億,推出信用回收服務,為市場主體提供二手流通場景,將如今新形勢的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與維修行業相結合,豐富消費方式。
五、我國信用經濟發展展望
1.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
未來,信用經濟能夠通過不斷深化應用場景,營造誠實守信的社會氛圍,有效推動我國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與秩序,建立并健全信用制度,發展信用經濟,規范信用活動,促進信用交易,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全面發展。
2.狹義信用經濟方面,技術實力須進一步提升
我國信用管理處于發展階段,目前信用資本定價、交易和風險管理等核心技術有待提升,未來須不斷推出新產品和新服務,為企業提供有關信用交易的工具、渠道、結算手段和具體服務項目,幫助企業解決在信用交易往來中遇到的問題,管控信用風險。
3.廣義信用經濟方面,信用服務場景須進一步落地
創新信用產業政策并打造信用產業聚集區,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機制,建立覆蓋信用資本參與實體經濟建設,推動信用服務多元化發展,宏觀方面,加快發展現代信用服務業,建立統一的征信體系,加快發展信用產業鏈與現代信用服務業;微觀方面,將信用資本滲入個體“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提高個體信用意識,通過信用資本變現的方式提高個體信貸消費能力,以此拉動內需,激發經濟活力。